Kategori Entertainment
Created by: Christina lou
Number of Blossarys: 12
排笙,又称芦笙,是苗、侗、水、瑶、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。古称卢沙。苗、侗、水语都称梗。苗语又称嘎斗、嘎杰、嘎东、嘎正等。侗语又称梗览、梗览尼、梗劳等。瑶语称娄系。克木语称凯恩、宋滚尔。流行于贵州、广西、湖南、云南、四川等省区。历史悠久,形制多样,音色明亮、浑厚,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,民间常用于排笙舞伴奏和排笙乐队合奏。经过改革,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,可独奏、重奏或合奏,有着丰富的表现力。 ...
刚洞,藏语又称冈林、扎令,汉族称法号、喇嘛号,从古代角类乐器演化而来,为藏传佛教法器之一。管体多为铜制,也有银制的。外形与大牛角相似,是名副其实的腿形号角。规格不一,多由3节组成。西藏拉萨市一寺院中的刚洞,全长45厘米,管体上细下粗,略呈弯曲状,下端喇叭口呈椭圆形。管身装饰精美,外表镂刻出各种图案纹饰,近喇叭口一端镂龙头凸纹或天神头像,还镶有玛瑙或松耳石。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刚洞,用赤铜片制成, ...
坠琴,民间拉弦乐器,也称坠子、坠弦,是河南曲艺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。约在清末演唱莺歌柳书(一种说唱音乐)坠琴时,持伴奏乐器小三弦,改革、发展成为坠琴。坠琴的音箱如三弦而稍小,鼓面由蟒皮改为桐木板,琴杆保留了三弦的指板,用马尾竹弓拉奏,因而改成为拉弦乐器。音色浑厚。目前坠琴主要流传于豫北、鲁南、冀南,尤以河南最为盛行。 坠琴,也称"坠子",是山东吕剧、河南琴书乐队中的主奏乐器,亦称主弦,还用于某些 ...
古代打击乐器,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,用小木槌敲打奏乐。 编磬为古代乐器一种,用石或玉制作,十六面一组。它的音色,除黄钟、大吕、太簇、夹钟、姑洗、仲吕、蕤宾、林钟、夷则、南吕、无射、应钟等十二正律外,又加四个半音,演奏打击时,发出不同音响,清宫所藏玉编磬,是清乾隆时制,在重大典礼演奏中和韶乐时使用。 编磬是可以演奏旋律的打击乐器,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。 编磬就是把若干只磬 ...
梅巴又名巴乌,是哈尼族、彝族单簧气鸣乐器。彝语叫"及菲里莫",哈尼语叫"梅巴",汉语称巴乌。流行于云南省南部的红河、玉溪、思茅、西双版纳、临沧、德宏等地区。 构成 梅巴由管身和簧片组成。管身竹制。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制作,由于当地气候温和湿润,一般都不会开裂变形,待缓慢干燥后,竹皮便呈白色。彝族人民常用细毛竹管制作。 外形 管身上端(或左瑞)由竹节或木塞封闭,中间竹节打通,管身下端(或右端)敞口。 ...
鼓面径19.5cm 框长48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,用于宫廷中和韶乐。演奏时,紃悬于项,用两手拍击,建鼓一击,搏拊以两击应节。 收藏地: 故宫博物院 类型: 古乐器 主题词或关键词: 乐器 出处: 中国古乐器 栏目关键词: 中国音乐 辅助分类项: 中国古乐器 [搏拊]简称"拊"。古击乐器。据《释名·释乐器》:搏拊形如鼓,革制,内盛糠,以手拊拍之。专用于雅乐 ...
錞于,亦作錞釪、錞。我国古代铜制打击军中乐器。现发现最早的作于春秋时期,盛行于汉代。《国语·吴语》:"鼓丁宁、錞于、振铎"。《周礼·地官·鼓人》:"以金錞和鼓"。錞于常与鼓配合,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。郑玄注:"錞,錞于也"。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"两军相当,鼓錞相望"。多用于战阵。《国语·晋语五》:"战以錞于,丁宁,儆其民也。" 韦昭 注:"錞于,形如碓头,与鼓角相和。 錞于形如圆筒, 上部比下部稍大 ...